聚焦产业融合与互补 川台共话乡村振兴发展新图景

优秀先生

泸州5月22日电 (王利文)“四川的气候和台湾很像,川菜的味道更是让人离不开。”在川生活近十年的台胞朱从政已是“四川通”,操着地道方言的他22日走访泸州特色农业产区后感慨,当地产业规模化发展远超预期,“柴米油盐里藏着大产业,希望更多人能看到四川农业的潜力。”

新闻图片

5月20日至22日,第四届川台两地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活动举行,来自两岸的200余位台商台青、涉农涉台企业负责人及“三农”领域专家学者齐聚“酒城”泸州。活动期间,嘉宾们走进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港、泸州老窖乾坤酒堡、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合江县永兴诚酱油文化博览园等地考察,共商乡村振兴新路径。

德阳市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赖国光指出,泸州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节点城市,依托长江航运辐射云贵川渝市场,“临港经济+特色产业”模式为台商带来物流整合与产业链延伸机遇。台湾在种苗培育、精致农业技术上具优势,川台两地可在智慧农业园区、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深化合作,农业互补性高且发展潜力巨大。

对“文农旅”融合兴趣浓厚的台胞蔡聿婷,从储酒工艺中感受到地域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联结。她结合台湾“一乡一特色”经验指出,农业初级产品需通过深加工与文化赋能提升价值,“比如泸州将酒、酱油等农副产品与研学场景结合。让消费者在体验中感受文化,才能真正激活市场。”

深耕教育咨询领域多年,台胞黄子容则聚焦农业与青年发展。她表示,泸州龙眼等农产品久负盛名,此次考察旨在了解产业环境,“我一直关注农业领域,未来希望在川台农业合作中寻找布局机会,也想把四川的机遇分享给更多台湾年轻人。”

从事文博领域多年的在川台胞关介玉形象地比喻:“台湾看海岛码头,泸州看长江码头,地理差异的背后是两岸产业生态的互补性。”在他看来,川台农业合作需精准区分台商与台农助力,前者侧重资本运作与市场运营,后者聚焦种植技术与经验输出。若能引入适配四川气候土壤的台湾特色农产品,叠加数字化技术赋能与文化IP,完全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品牌。

据了解,目前四川累计注册台资农业企业超300家,投资总额近150亿元,建成2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1个省级“川台乡村振兴合作实验园”和30个省级“川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完) 【编辑:付子豪】

相关推荐:

949494香港救世玄机2025——平台审核细则

17tk免费资料大全-不被限时抢购误导

新澳2025年资料查询推荐系统解析

2025新澳门今晚开奖四不象图_防止资金冻结

澳门一肖一码一中免费资源_审慎选择贷款

新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澳门一_中奖机制揭露

2025年精准资料大全逻辑解析

澳门精准免费资料查询不被评分误导

777778888管家婆凤凰网——案例分析

2025澳门特马今晚开奖1_检视操作路径复杂度

澳门芳草地免费资料大全——识别折扣逻辑

2025新奥天天开好彩-风险评估指南

澳门天天好挂牌正版,不信抽奖返利

澳门传真一澳门传真——价格计算解析

管家婆期期准内部精选大全——认清舆论操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聚焦产业融合与互补 川台共话乡村振兴发展新图景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