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遭遇工伤本就不幸,如果此时发现单位没了,比如单位倒闭、破产或注销等情况,职工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的处理办法和途径。
当发生工伤且单位不复存在时,职工可先确认自己的工伤认定情况。若之前单位已为其申请了工伤认定,那么后续的权益主张有一定的依据;若还未认定,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即使单位没了,只要符合工伤认定条件,依然可以获得认定。

处理这类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其一,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单位此前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在单位没了的情况下,符合工伤保险待遇项目的费用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例如,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但需注意的是,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向社保经办机构申请。
其二,单位清算资产补偿。若单位处于破产清算阶段,根据《企业破产法》,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三)普通破产债权。所以,工伤职工的权益在单位清算过程中是有一定保障的。
其三,民事法律途径。若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导致职工无法从工伤保险基金获得赔偿,职工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单位的出资人、开办单位或者主管部门等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不过,这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收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医疗记录、工伤认定决定书等,以证明自己的工伤情况和损失。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不同途径的特点,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对比表格:
途径 适用情况 优点 缺点 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 有明确的支付标准和流程,资金有保障 需符合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单位清算资产补偿 单位处于破产清算阶段 在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中有一定保障 可能受单位资产状况影响,补偿金额不确定 民事法律途径 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 可要求责任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程序复杂,耗时较长,需收集证据总之,在工伤单位没了的情况下,职工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确保能够获得应有的赔偿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