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买寿险时,指定受益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保险金的归属和分配。那么,该如何进行寿险受益人的指定呢?
首先要明确受益人的类型,通常分为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法定受益人是指由法律规定的继承人作为受益人,按照《民法典》继承编的相关规定,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而指定受益人则是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投保时明确指定的个人或机构。

在指定受益人时,要考虑受益人的范围。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受益人。指定一个受益人时,保险金将全部由该受益人获得;指定多个受益人时,需要确定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例如,指定子女和配偶为受益人,可以约定子女受益 60%,配偶受益 40%。
对于受益顺序的确定也很关键。受益顺序分为第一顺序、第二顺序等。当第一顺序受益人存在且符合领取条件时,保险金由第一顺序受益人领取;只有当第一顺序受益人全部不存在或丧失受益权时,保险金才由第二顺序受益人领取。
以下是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的对比表格:
对比项目 法定受益人 指定受益人 保险金分配 按法定继承顺序和比例分配 按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指定的份额分配 理赔手续 相对复杂,需提供更多继承关系证明 相对简单,只需受益人提供相关身份和受益证明 隐私性 涉及多个继承人,隐私性较差 指定明确,隐私性较好此外,还需要注意受益人的变更问题。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以变更受益人,但需要书面通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收到通知后,会在保险单上批注或出具批单。
最后,指定受益人时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包括受益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与被保险人的关系等。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理赔时出现纠纷。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相关推荐: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寿险受益人该如何指定?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