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制创新 技术赋能
生态共建 先锋示范
——通用回购创新与实践: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管理新范式
◆ 浙商银行荣获上海清算所
2025年10月“债券集中清算先锋号” ◆


上海清算所持续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央对手清算机制创新,通过优化债券净额业务和通用回购业务流程、强化风险控制体系,显著提升了市场清算效率与安全性。在此背景下,作为上海清算所A类清算会员,浙商银行积极顺应市场基础设施改革方向,参与集中清算业务并取得阶段性进展,2025年10月,浙商银行债券集中清算业务量位列市场第二,获评上海清算所“债券集中清算先锋号”称号。
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上海清算所多年来在债券现券交易、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以及通用回购等业务领域建立的标准化清算框架和中央对手方履约担保机制,为包括浙商银行在内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安全、便利、高效的业务支持平台。
在债券集中清算业务的深度参与中,浙商银行通过通用回购业务的系统性实践,逐步形成了“机制创新、技术驱动、生态共建”的三大核心心得,不仅实现了自身业务能力的跃升,也为市场流动性提升与风险管理提供了可复用的经验范式。


01
PART.
机制创新:
中央对手方清算的效能释放
通用回购业务的高效运转,高度依赖上海清算所的中央对手方(CCP)清算机制。浙商银行通过深度融入这一机制,实现了四大突破:
风险管理的集约化。在传统双边授信模式下,机构需逐家协商授信额度,而CCP机制通过上海清算所的中央对手方替代双边信用敞口,将复杂的对手方风险管理转化为标准化、自动化的流程。
所持仓债券的有效盘活。2025年9月通用回购业务担保券范围扩容后,浙商银行率先将符合标准的优质国资委管理的实业类公司、优质民营企业和优质国际开放机构发行的债券纳入担保券库内,进一步拓宽了流动性管理工具的选择面,不仅有效盘活了所持仓的上海清算所债券,而且切实服务了实体经济。
担保品管理的智能化。上海清算所通过建立通用回购担保券库,提供自动选券、质押、替换、盯市和违约处置服务,降低了浙商银行内部对担保品的管理要求,大幅提升了担保券使用效率。
流动性和稳定性的切实保障。连续清算机制使浙商银行能够实现“T+0”资金循环,尤其在市场流动性紧张时,通过净额结算指令置顶排序服务,显著降低了结算失败风险,为同业机构提供了稳定的流动性供给范例。浙商银行依托该机制的日间轧差清算功能,将结算风险敞口压缩至最低水平,清算完成率保持市场领先,有效保障业务平稳运行。


02
PART.
技术赋能:
全流程自动化的核心竞争力
浙商银行将通用回购业务视为“科技+金融”的试验田,通过内外协同的技术架构,构建了覆盖前中后台的智能运营体系:
前端智能撮合。基于QTRADE、Ideal等平台开发的AI机器人,可自动匹配融资方案与债券交易策略,实现询价、授信管控、担保券管理的无缝衔接。
中台风控一体。通过FICC数智平台与交易监测系统的联动,浙商银行实现了从审批到结算的全流程自动化监控。
后端数据治理。业务数据与上海清算所的中央数据池双向交互,形成闭环反馈。


03
PART.
生态共建:
同业协作的市场价值延伸
浙商银行始终将通用回购业务视为“市场基础设施共建”的组成部分,通过知识共享与能力输出,推动全行业协同发展。今年以来浙商银行为对债券净额清算、通用回购等业务感兴趣的同业机构提供从业务准入到风险管理的全流程咨询服务,累计协助20余家中小金融机构完成业务落地。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全市场的业务规范性与操作效率,也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指导。




面向未来,浙商银行将通过持续的技术赋能与业务创新,为提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贡献“浙商智慧”与“浙商方案”。浙商银行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在债券集中清算领域持续发力,为构建更具深度、广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贡献力量。
供稿:浙商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