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短评:为何说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

优秀先生

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为何说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

中新社记者 徐皇冠

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青年汉学家,勉励他们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信中指出,“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这深刻揭示出汉学——这门研究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及其相关领域的博大学问,其中的理路与旨归。

根脉在中国

汉学源自中国。从甲骨卜辞到经史子集、从司马迁史笔到李杜诗篇、从金石篆刻到石窟壁画——汉学所研究的,无一不是在中国土壤中诞生、积累与传承的文化结晶,与其他文明互融互鉴的文明成果。中国的思想智慧、艺术审美、语言文字、典章制度,文史哲政经,传统与现代,构成了汉学研究的根本原料与核心议题。

不止于研究对象,中国传统学问中训诂、注疏、考据、辨伪等方法,也直接影响了汉学的展开路径,成为汉学得以切入建立的抓手与基石。可以说,作为汉学赖以存在的文化母体和知识源头,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决定着汉学的根本属性与文化基因。

智识跨疆界

汉学属于世界。遍布海内外的研究者,共同构成了探索这门学问的主体,汉学所专注的内容,更为人类提供思想启迪。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家国一体、讲信修睦,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其间能够超越时空的价值理念不胜枚举。这些穿越时空的价值理念,既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泉。

20世纪70年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哲学家池田大作,针对东西方文化及人类未来的深度讨论,最终的结论是人类未来在中国。当今世界变乱交织,面对人类将向何处去的考问,中华文明的智慧成果愈发超越了单一文明范畴。谓之“世界的汉学”,正在于其是从独特的文明经验中,产生和汲取具有世界性、普遍性的智慧,源于中国,惠及世界。

融通启新阶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特殊与普遍的辩证统一、民族与世界互动往来中,汉学接续发展。而演进的历程则表明,越能深入中国,便越能打动世界,汉学本身也越能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早期的西方汉学,常带着“东方主义”视角,将中国看成一个被观察、被描述的遥远“他者”。今天,随着中国高速发展并深度融入世界,汉学的研究,不断演变为中外学者共同参与的全球性事业。学术研究本身,也因“主体在场”而愈发深化,这种互学互鉴、交流合作的研究格局,直接呈现出,汉学正在融通民族与世界的进程中,收获新的发展。

汉学,这颗源自中国的智慧之果,经由全世界学者的共同浇灌,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成果,更多惠及人类。推动汉学发展,既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贡献。(完)

相关推荐:

澳门精准免费一肖期期准_检查内容出处

新澳门六开彩正版免费——等级权益分析

2025澳门天天开好彩精准天_拒绝强制续费

四肖中特期期期准免费公开,促销背后逻辑

大三巴一肖一码100——客观分析

2025年4月23澳门特马今晚开码-操作陷阱分析

2025新澳门特码开奖_投资风险说明

48549资料查询方式拒绝强制搭售

新澳2025正版资料免费公开——拒绝数据垄断

449999白小姐一句_地理定位说明

新澳门一肖中100%期期准,识别数据篡改可能

2025新澳门正版挂牌论坛-识别佣金骗局

今晚正版四不像一肖图-拒绝诱导跳转

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2025年,警惕虚构品牌

新澳门综合走势图开奖结果查询回避非法推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东西问|短评:为何说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