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在4000点附近高位震荡,周线小幅收涨,市场交投活跃,但板块轮动加快,前期表现突出的AI+科技股出现明显调整,资金流向消费和医药等方向。站在目前位置,投资者普遍存在畏高情绪,特别是年内涨幅较大的科技领域存在明显高切低情绪,多数相关个股即便三季报超预期,都有明显“获利了结”情绪,反而季报业绩大幅下滑的计算机软件和白酒等领域出现股价企稳反弹。
我们认为,近期市场风偏下降的主要原因或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年内市场累计了较大的涨幅,保险和券商自营等绝对收益账户有明显离场兑现的情绪,市场缺乏新增资金;另一方面四中全会闭幕、美联储降息落地叠加中美领导人会面等落地后,催生了利好出尽情绪,投资者普遍担忧政策救市动力下降,或提前离场观望。以上提到的这些因素更多只会带来市场短期的扰动,我们希望可以对以上的问题能有更深刻的认知,就比如这种畏高只是因为涨多了,还是A股的估值已经存在严重泡沫化了?
评估市场是否泡沫化,我们需要兼顾绝对水平、历史分位及全球对比,来得出全面结论。
1、核心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中枢下方,具备长期吸引力。
沪深300指数(大盘蓝筹代表):2023年以来涨幅为21.65%, 当前滚动市盈率(TTM PE)约为14.1倍,处于历史约64%的分位数水平,但市盈率往往忽略了目前经济处于周期底部(周期底部eps较低,PE容易显得高)和通缩周期的问题,我们一般还会观察股息率-十年期国债利率隐含的风险溢价,这一指标目前为0.73,明显高于历史均值以上一倍标准差。这意味着投资者承担单位风险所获得的股票超额回报非常丰厚,权益资产在大类资产中的配置价值凸显。
中证500指数(中盘成长代表): 2023年以来涨幅为25.01%,当前(TTM PE)约为34倍,位于历史62%左右的分位数,显示出更高的估值性价比,如果看风险溢价的话,中证500指数隐含的性价比则更高,明显高于历史一倍标准差,反映了市场对中盘成长的风偏依然较低。
创业板(科技创新为主): 2023年以来涨幅为38.47%,尽管前期涨幅较大,但创业板指TTM PE大概41倍,还位于历史35%的分位点,如果看风险溢价的话,创业板指反映出来的低估程度则比前两个指数更大,甚至高出了两倍标准差,投资者在创业板当中的熊市思维依然比较稳固。
2、跨市场比较彰显A股“估值洼地”优势。
与全球主要市场对比,沪深300指数14.1倍的PE,远低于美国标普500指数(2023年以来涨了77.7%,PE约29.1倍)、美国纳斯达克指数(2023年以来涨了125.3%,PE约42.3倍)、日本日经225指数(2023年以来涨了96.7%,PE约23.2倍)和印度sensex指数(2023年以来涨了38.4%,PE约23.2倍),而且从风险溢价的角度来看,这四个指数都已经明显处于历史均值一倍标准差以下的位置,反映出投资者市场情绪极度乐观的状态。这种显著的“估值差”使得A股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吸引力持续增强,为外资提供了极具性价比的配置选择。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不难理解今年9月份外资流入中国股市的规模达到46亿美元,创去年11月份以来新高。
结合上面的数据,其实我们不难发现,A股投资者其实并没有因为过去一年市场的上涨而过度乐观。下半年以来受益于全球AI大周期的AI算力、半导体、端侧消费电子、工业金属、能源金属和储能锂电相关板块确实业绩大幅改善,并出现明显的结构性行情,而同时受地产和投资链影响较大的消费和中游制造等领域则持续走弱。年初以来大多数走阴,冰火两重天的股价走势也正好印证了我们所处的经济转型阶段的时代特征。演绎到目前,股市并未出现泡沫化,更多的只是过度悲观的预期得到修复,这种修复只是在局部景气上行的成长和周期行业,而非全部行业,因此我们不认为股市目前存在系统性高估风险。
我们希望投资者可以继续保持对A股乐观积极的态度,它是建立在清晰的政策蓝图、稳健的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的流动性以及更加健康的估值与市场结构之上。更像是一种对“慢牛”行情的期待,而非对短期“疯牛”的憧憬。
风险提示:
本资料所引用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为个人观点,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相关指数、行业等的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公司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过往投资业绩不预示基金的未来表现。过去持仓不代表现在持仓,也不代表未来持仓预测,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