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整体上涨,期间经历了一定波折,最终主要指数均出现上涨。其中上证指数表现较好,主要是在市场回调阶段银行等权重股有所支撑,近期上证指数基本围绕4000点窄幅震荡。双创指数表现相对较弱,且波动较大。从风格上看,中大盘价值表现较好,大盘成长与小盘成长表现较弱。从板块风格看,医药消费、科技等几个指数有所下跌,高端制造板块大幅上涨,其次为周期与金融小幅上涨。行业角度,新能源、钢铁、石化、煤炭等领涨,医药、计算机、汽车等领跌。美国电力紧缺与国内外储能订单超预期形成共振,推动新能源向多个方向扩散。上周市场日均成交逾2万亿元,融资余额稳步上行,上周四重新回到2.48万亿之上。上周海外市场显著回调,日韩股市周三经历暴跌,美股持续回调,AI泡沫担忧较大。美元指数冲高回落,商品表现分化。
上周公布了两个数据,外贸数据与价格指数。10月中国出口增速低于预期,且为年内第二次负增长;不过我们认为出口数据增速下行为正常表现,一方面去年基数较高,另一方面今年10月份受到了假期天数多及船舶停靠费等短期因素影响,预计11月出口增速重新转正。价格指数表现略好于预期,10月CPI同比+0.2%,较9月份提升0.5个百分点,食品同比下跌收窄,且环比连续增长;10月PPI小幅收窄至-2.1%,连续三个月收窄。我们认为未来两个月宏观数据可能难有亮眼表现,等总体会表现平稳;更为重要的是,价格指数持续呈现逐月改善的态势,而这才是对上市公司盈利最为关键的指标。总体而言,我们认为A股上市公司中长期的盈利将稳步提升。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依然保持对市场的乐观。A股市场中长期表现的核心逻辑就是中国制造优势,随着政策对部分产业内卷式竞争的限制,中国制造优势最终能够在盈利能力上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