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投资领域,动量投资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投资方式。理解动量投资,需从其基本概念入手。动量投资的核心在于相信资产价格的变动具有延续性,即过去一段时间表现良好的资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概率会继续保持良好表现,而过去表现不佳的资产则可能持续走弱。基于这一理念,投资者倾向于买入近期表现强势的资产,卖出表现弱势的资产,期望借此获取收益。
那么,动量投资包含哪些策略和方法呢?首先是时间序列动量策略,这一策略主要依据单个资产自身的历史价格走势来判断其未来趋势。投资者通过分析资产在不同时间段的价格数据,例如观察过去3个月、6个月甚至12个月的价格表现。若资产价格呈现持续上涨趋势,就认为其具有正向动量,选择买入;反之,若价格持续下跌,则认为有负向动量,选择卖出。这种策略简单直观,专注于资产自身的价格动态。

横截面动量策略则涉及对多个资产的比较。投资者会在同一时间点对比不同资产的表现情况,挑选出表现相对较好的资产买入,卖出表现较差的资产。例如在股票市场,会将同行业或整个市场中的所有股票进行排名,买入排名靠前的股票,卖出排名靠后的股票。该策略强调的是资产之间的相对表现。
为了更好地比较这两种策略,我们来看下面的表格:
策略类型 判断依据 操作方式 特点 时间序列动量策略 单个资产自身历史价格走势 正向动量买入,负向动量卖出 专注单个资产价格动态,简单直观 横截面动量策略 多个资产之间的相对表现 买入表现好的,卖出表现差的 强调资产间相对比较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策略外,还有一些基于动量投资的衍生方法。比如动态调整动量周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观察价格的时间段。在市场波动较大时,缩短观察周期,更及时地捕捉价格变化;在市场相对稳定时,适当延长周期,过滤短期波动的干扰。另外,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动量投资也是常用的方法,例如将动量指标与估值指标相结合,不仅关注资产的价格走势,还考虑其估值是否合理。若资产具有正向动量且估值较低,就增强了投资的吸引力;反之,若动量虽好但估值过高,可能会降低投资的安全性。
不过,动量投资并非完美无缺。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动量效应并非总是有效,有时会出现反转情况,即过去表现好的资产突然下跌,过去表现差的资产反而上涨。而且,频繁的买卖操作可能会带来较高的交易成本。因此,投资者在运用动量投资策略时,需要充分了解其原理和风险,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