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产权房是指地方政府让渡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然后以较低的价格配售给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家庭;由保障对象家庭与地方政府签订合同,约定双方的产权份额以及保障房将来上市交易的条件和所得价款的分配份额。那么共有产权房在交易方面有哪些需要了解的要点呢?
首先,交易条件是关键。一般来说,共有产权房在购买一定年限后才允许上市交易,通常是5年。在满足年限要求后,还需要获得代持机构的同意。代持机构会根据相关规定和市场情况进行评估,只有通过评估且同意出售,房屋才可以进入交易流程。

交易流程也较为复杂。第一步,购房者需要向当地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如身份证、房产证、购房合同等。管理部门会对申请进行审核,确保购房者符合交易条件。第二步,审核通过后,房屋可以在指定的交易平台挂牌出售。在挂牌时,需要明确房屋的产权份额、价格等信息。第三步,当有买家意向购买时,买卖双方需要签订买卖合同。合同中要详细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交易价格、付款方式等内容。第四步,办理产权过户手续。这需要买卖双方到当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同时代持机构也需要参与,完成产权的变更登记。
在交易价格方面,也有其特殊规定。共有产权房的交易价格通常会受到政府的一定限制,不能随意定价。一般是参考周边同类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价格,结合房屋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确定。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对比表格,展示共有产权房与普通商品房交易的不同:
对比项目 共有产权房 普通商品房 交易年限限制 一般需满5年 无严格年限限制 交易申请 需向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申请 无需特定部门申请 价格确定 受政府一定限制 市场定价为主此外,交易后的收益分配也是共有产权房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共有产权房是购房者和政府共同拥有产权,所以在出售房屋后,所得收益需要按照双方的产权份额进行分配。例如,如果购房者的产权份额是70%,那么在扣除相关税费后,购房者可以获得70%的收益,剩余30%归政府所有。
本文由AI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