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铜钱大多是孔方兄

优秀先生

钱币,在古代被亲切地称为“孔方兄”。这一别称源于《鲁褒传·钱神论》中的描述:“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汉书·食货志》中有记载:“钱圆函方。”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古代钱币的形状多呈外圆内方,即“外圆而内孔方”。

实际上,中国的铜钱并非一直都是外圆内方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形状,如刀形、裤子形和钥匙状等。然而,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币制起,方孔铜钱便开始流行,并一直沿用至1900年清朝末年,历经两千余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尽管铜钱的材质和大小有所差异,但钱币中央的四方孔眼却一直得以保留。

为何选择外圆内方呢?这背后蕴含着多方面的考量。

一是铸造技术的考量。在古代,铜钱的制造通常采用熔铜铸钱的方法。这种工艺中,铜被熔化成“铜水”,随后被注入钱模中冷却成型。然而,直接铸造的铜钱边缘往往不规整,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在使用时刮伤手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匠们需要使用锉刀对铜钱边缘进行修整。然而,逐个修锉铜钱既费时又费力。因此工匠们把多个铸好的钱币穿在一根方形的木棍上,木棍能卡住钱币,防止它们转动。这样一来,在打磨钱币边缘的时候,就能保证每个钱币的边缘都光滑平整,大小一致。日本、朝鲜等地的古代铜钱都延续了这一“外圆内方”的传统,中间均开有一方孔。

说完“内方”,再来说说“外圆”。圆形钱币的四周没有棱角,不容易被磨损,要是做成带尖带角的形状,在日常使用和流通中,很容易磕坏碰坏,价值也就跟着受影响了。而且圆形的钱币方便携带,中间的孔可以用绳子穿起来,方便计数,这样挂在腰间或者揣在兜里,走南闯北不容易弄丢,“腰财万贯”正是由此而来。

外圆内方的形状还和古人的宇宙观有关。古人云:“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老祖宗们讲究“天圆地方”,天地合一就是皇权的象征。把钱币造成圆形方孔,就有了一种象征意义,方孔代表中央政权,外圆象征王权统御四方,强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

此外,这和中国古代推崇的处世之道也十分契合。儒家思想中,圆形象征灵活变通,方形象征正直原则,暗合古人推崇的“外柔内刚”的理念。

文/本报记者 陈品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史词】

相关推荐:

2025新澳天天开彩正版免费大全,不信“限时抢”

正版资料免费资料大全最新版_维权周期对比

澳门今晚一肖必中-解析用词误导

澳门一肖一码一中免费资源_审慎选择贷款

三肖三期必出三肖三必中-识别宣传伪装

今晚澳门9点35中警惕秒杀陷阱

澳门最精准六肖期期准精选版-责任追溯机制

澳门六资料官方网,摒弃盲目从众

2025年新澳门夭夭好彩识破信用骗局

今晚新澳门准确生肖_把握信息对称

澳门100 %免费资料-拒绝强制续费

新跑狗图和老跑狗图解_平台审核细则

新澳姿料正版免费资料——理解会员分级

72326王中王网站_法律解读

2025澳门抓码王图内容分类审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为什么古代铜钱大多是孔方兄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